窃以为,真正的根源在于球员的三观建设。当他们代表国家征战的时候,有多少爱国激情在支撑他们奋勇前进这才是关键。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职业化,让球员的每一次触球与得分,早就与利益的算计挂上了勾,除非是天生爱国,很难不被腐蚀,这里说的腐蚀,是意志,是骨气。。。
赛场如战场,,,缺乏接近无私的热情与激情,是很难爆发出潜力来的。因为所谓职业化,说白了不过是谋生。如果只是谋生,联赛之类的就足以致富,何须为国卖命。
有人提了个问题:“真就不明白了,中国篮球基数也大,学生们都喜欢打篮球,远远比踢足球的多。怎么打篮球就那么难出成绩呢?”
这个问题其实好回答,平时业余玩玩和走专业道路是两个概念。中国篮球人口基数不小,但真正接受系统训练,有机会把职业作为目标的人,很少。
这个并不是职业联赛层面资源投入的问题,虽然中国职业球员薪酬两极分化严重,低的也确实低,但并不是主要的因素。实际上,美帝打球人多和职业球员薪酬关系也不大。绝大部分(99%)校队球员四年NCAA打完是进不了任何一级职业联赛的,更别说茫茫多的校内俱乐部队。然而他们的社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不打职业又怎么样呢,一样享受过了高规格的竞赛篮球,毕业走人,也不会太因为自己在篮球层面的投入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但在中国,因为体教分离更彻底一些,而好的资源还是倾向于体制内,所以选择成本更高。众所周知,如果你走了专业这条路,你要放弃的东西太多。所以呢,在中国是否选择把职业篮球作为目标的首要因素就变成了天赋。
比如李慕豪,7尺长人臂展逆天跑跳如飞,注定要进国家队的天赋,他走职业道路是理所当然的,谈不上什么风险。父母、家庭、亲友都会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但是呢,在青少年阶段天赋又是个很玄学的东西,差距往往不是那么明显。加上改年龄、走后门等等一堆事儿,生下来就要进CBA的往往是那些硬件——尤其是尺寸非常优越的同学;可以冲一冲的同学要选专业篮球就会非常纠结也非常困难;还有些天赋一般的孩子,不能说没希望,希望比较小的,可能根本就不会往专业这个方向去想。
那么尤其对于外线球员,这个选材面相对就很窄了。
如果不考虑社会成本,我们可以很容易的规划出一个选拔机制来:标准化各个社区、学校的青训资源,实现管理规范的层级联赛,即地区分级别联赛,省级联赛和全国联赛,让想打球的人有机会接触正规训练,通过正规训练和正规比赛选拔,天赋出色头脑清楚态度端正的球员自然而然会被筛选出来到上一级联赛中打球。而筛选到最后的强者们选择是否加入职业会很容易——因为这么多比赛已经充分说明了自己在全国的哪个位置,能打成什么样子基本也有个想法。升不上去的人也无妨,起码有很好的参与经历,也有利于体育文化的养成,对启蒙下一代更有帮助。
多好。
而且很多体育强国,就是这么做的。
然而我们不行。
我们的体育文化,我们的专业人才,我们的国土面积和交通设施,我们的工资收入,我们的社会资源竞争强度(为什么高考重要?因为高考就是分配教育资源和后继的社会资源的一个关键点),我们的消费习惯,支持不起这么一个理想的,在发达国家行之有效的机制。
举国体制让中国竞技体育拥有了与其全民体育发展程度不相称的强大地位,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倒以为我们本来就该在那个位置。
我们知道澳洲和中国的国家队实力有差距,但是,如果你考虑澳洲那一百多个NCAA一级外加本土联赛球员,你就知道真实的差距比顶层建筑体现出来的还要大。虽然中国的确十几亿人口,而澳洲是2500万。
更不用说女篮,刨掉举国体制抓出来的专业队员以及北大清华这些豪门,纯民间球队交流,不要说欧美,被日本打成渣渣都不奇怪。各位可曾记得大学校园里把女篮比赛打成美式足球的女生们?
所以问题根本就不在最终一次的选拔,而是在最初一次的选拔。
带可兰白克还是吴前,上方硕还是孙铭徽,让李楠或者杜锋执教,结果上可能不一样,但在国家队实力这个层面,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在中国,有实力打国家队的就那么几个。A方案选拔和B方案选拔,C教练带队和D教练带队,会有差异,但谈不上根本的区别。
只有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正规训练和正规比赛,才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选择(注意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择,而不是不切实际的我要打职业的空想)自己的职业篮球之路。才能为国家队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优秀人才。
自然,还是这句话,我们的社会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吗?
或者让我们扪心自问,对于当前中国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竞技体育真有这么重要吗?
篮球在中国,其实已经承载了太多本不该由它承受的东西了。当为国争光的舆论被新媒体直接放射到球员身上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忽略这种山呼海啸般的压力。这种压力下,我压根就不信有任何一个国家队成员主观上想懈怠和放弃,相反,他们的弦实在是绷得太紧了。对于投篮、进攻选择甚至体能,这种紧张实际上都是负面的。
有句话叫不忘初心。篮球的初心,是一种让大家快乐的运动方式。其实我挺希望国家队现在能够笑一笑,能够卸下一点肩上的压力,打出自己本应有的水平。
然而我想现在他们连微笑都不敢。